中国股指配资开户 【西街观察】银行发力“对公”,谨防过犹不及

发布日期:2024-09-18 23:47    点击次数:64


中国股指配资开户 【西街观察】银行发力“对公”,谨防过犹不及

6月2日,家住朝阳区的李先生通过京东平台“线上购药医保个账支付”服务购买了一款止泻药,下单后仅16分钟就收到了药品。李先生表示,之前想要使用医保个账支付药费,只能通过医院或线下定点药房中国股指配资开户,现在,不仅是家庭常备药,就算是急用药品也能医保个账支付,不仅买药过程更加便捷,同时还大大提升了医保个人账户的利用率。此后,李先生又先后3次通过京东“医保购药专区”购买药品,送达时间均在15分钟左右。李先生对该服务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好评。

据了解,蒙牛2004年在香港上市以来,以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助力香港繁荣发展,成为恒生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和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成分股。同时,蒙牛以进入香港市场为契机,持续推动产品走向东南亚、大洋洲、北美洲等世界各地,为其从“草原牛”到“世界牛”的飞跃奠定坚实的基础。

银行正在纷纷加码“对公”,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2024年已披露的上市银行中报中,不管是前几年高歌猛进的“零售黑马”平安银行以及曾经的“对公之王”浦发银行,还是城商行龙头江苏银行,无一例外,诠释了“不做对公业务,今天没饭吃”。

银行发力对公也早有迹可循。2023年,银行对公贷款投放力度明显高于个人贷款,上市银行对公贷款全部实现增长,其中,国有大行增速保持领先。此外,“零售之王”招商银行也开始寻求“零售转型,对公补位”的策略调整。

发力对公,银行可以顺势而为,但也要理性布局,避免随波逐流。

银行业务大致可分为对公和零售两大支柱。零售业务,主要面向个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包括我们熟悉的个人存款、个人贷款、信用卡等业务;对公,则主要服务于企业、机构等法人客户,包括企业存款、企业贷款、投行等业务。

在新常态下,对公端的展业确实要优于其他领域,特别是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和支持实体经济这一使命职责的召唤下,对公业务的重要性再次得到彰显。

从人民银行披露的上半年信贷数据也可以看出,对公业务成为新增人民币贷款的主力军,占比高达82.9%。

站在银行自身发展的角度,对公业务也具有较高的利润贡献度。相比零售业务,对公业务通常涉及更大的资金规模、更复杂的金融服务需求以及更长的客户关系周期,这为银行带来了更为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更高的盈利能力。

而在当前宏观形势下,零售业务不仅面临需求萎缩下的资产荒,其信贷业务的资产质量同样承压。这种压力在中报中得到了明显体现,具体表现为零售银行业务板块的业绩滑坡。

零售转型,对公补位,出于改善营收、实现利润增长的现实考虑,发力对公也算是顺势而为。毕竟生存是第一要务。

但若银行在没有充分评估自身条件和市场环境的情况下,盲目跟风加大对公业务的投入,这种大干特干,带来的不仅是资源的浪费,更是风险的积累。

毕竟,对公业务涉及的企业和项目类型多样、风险复杂。如果忽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可能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更为重要的是,一拥而上,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潭。这也将导致银行在市场竞争中难以脱颖而出,甚至可能面临业务萎缩的风险。

作为资源优势型业务,对公业务真的好干吗?特别是在房地产和平台公司业务出现低迷的情况下,对公业务并非所谓的“香饽饽”。

从贷款投向上也可以看出,各大银行较为雷同,上半年新投放贷款主要流向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领域。

在经济增长放缓、内需低迷、净息差缩窄的背景下,经营是每家商业银行都要作答的难题。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时代机遇,重新发现对公业务,不失为一条路。

但在经营中,不仅应密切关注政策导向和市场的变化,更得保持清醒头脑,明确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建立自身的“护城河”,才有可能做大做强。

“对公”虽好,也不要贪杯。

北京商报评论员 岳品瑜中国股指配资开户






Powered by 国际期货配资开户_期货配资平台-期货配资开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相关资讯